学科发展
吉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文革期间中断。1979年恢复重建,并设立农业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开始招生。本学科于1985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1998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00年获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5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7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9年被确定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一流建设学科(A类)。经过40年的积淀和发展,学科现已形成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食物经济管理、农村发展等4个二级学科。拥有中国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等多个科研平台,首批入选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吉林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
学科现有教师33人,其中教授14人,博士30人,博士生导师12人, 42%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学科队伍中,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第六届、第七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5人。
学科特色
学科自成立以来,秉承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学科发展理念,坚持开展与省情相结合的应用研究。结合吉林省实际,突出粮食主产区发展研究,形成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商品粮基地建设与玉米经济发展、粮食主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粮食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学科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承担委托项目研究,开展决策咨询,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决策咨询成果。以上世纪90年代《关于吉林省农业发展的系列建议》、《吉林省“三大一强”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前期研究》、《关于实施精品畜牧业战略的建议》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建议,以及近年《关于粮食主产区持续稳定发展的建议》、《吉林省建设畜牧业大省战略研究》、《吉林省三化统筹的路径与政策建议》、《关于推广“种养结合”的农户经营结构的建议》、《吉林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专项规划》等30余项以研究成果为基础形成的政策建议分别被国务院和省市政府采纳,均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多年来,学科还为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与现代农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管理人才,使该学科成为了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服务平台、高素质人才培养平台与区域农业经济文献及数据平台。
学科优势
拥有结构合理、科研实力突出的师资队伍。学科现有教师33名。教授、副教授和讲师所占比例分别为42.5%、42.5%和15%;91%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占42%。教师中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评估专家组成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吉林省委、省政府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教学名师。
具有区域特色鲜明的科研平台。依托吉林省粮食大省的区域经济优势,搭建了中国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省新型高校智库)、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吉林省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承担了国内外若干重要课题的研究和政府决策咨询服务工作。
具有优势突出的科研方向。自学科组建以来,始终秉承为地方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依据粮食大省的区域优势,突出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问题研究和商品粮基地建设问题研究,形成了系统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文献,本学科在此领域内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科学研究
2016-2019年,学科教师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纵向项目、各类横向项目总计97项,项目总经费达1100多万元。发表SSCI/SCI、CSSCI、CSCD收录期刊学术论文总计近110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获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13项,其中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为政府部门提供多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决策咨询建议和研究报告。
Copyright 2014-2018 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吉公网安备22017202000218号
管理入口